当地时间11月30日,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(COP28)在阿联酋迪拜世博城召开。
在COP28开幕式当日,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(C Team)、生物圈三号联合主办了多项主题边会活动。COP28大会期间,深石集团董事长、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理事、生物圈三号解决方案馆负责人冯楠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。
“我们会与中建中东联合发布‘未来可持续社区’,我们现在身处的迪拜世博园未来会打造为可持续城,对方也希望中国的技术能在这里落地;生物圈三号也将与中建中东联合发布‘未来可持续社区’。此外,阿布扎比马斯达尔城、迪拜世博城、深圳大梅沙生物圈三号圈会组成全球零碳社区联盟。”冯楠表示,“生物圈三号”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、开放式的、有机可持续的方案,在商业经营上是可持续的,希望未来跟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合作,并从中建立属于企业自己的商业模型,在经济上、财务上、金融上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(深石集团董事长、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理事、生物圈三号解决方案馆负责人冯楠于生物圈三号解决方案馆)
形成全球主要的零碳社区联盟
《21世纪》:“生物圈三号”的由来和含义是什么?
冯楠:这个名字来源于我们团队在深圳盐田海边,打造的一个碳中和社区项目,名字就叫“生物圈三号”,该项目已经实际落地,是一个3.2平方公里的片区里打造的碳中和城市社区。至于名字来历,通常人们把地球叫生物圈一号,二号是美国亚利桑那州一次封闭实验,模拟类似火星的环境,“生物圈三号”是跟自然和谐相处的、开放式的、有机可持续的方案,最重要一点是在商业经营上是可持续的,各种高新技术企业跟我们合作都能从中探索出自己的商业模型。
《21世纪》:很多国际国内的政要专家、学者、企业代表,甚至还有青少年都参与其中,生物圈三号解决方案馆未来打造中国碳中和社区的意义是什么?
冯楠:其实,对很多企业来说,碳中和要怎么做依然在探索,包括我们。所以王石先生思考,可以以人的美好生活为最终目标,做系统的落地(包括以微电网为主的碳汇资产管理的新能源应用,经过改造升级后,从原来光伏占整个总部的17%,到如今的光伏比例80%,未来将达到95%),此外还有废弃物处理、运动健康还有艺术设计和展示,合在一起就形成了“生物圈三号”。
(坐落于深圳市盐田区的生物圈三号大梅沙碳中和实验园区)
其实,在国外也有很多类似的项目,比如阿布扎比马斯达尔城、迪拜世博城、德国欧瑞府等。我们希望大家能形成世界主要的零碳社区联盟,这个联盟将成为企业与企业,人与人的交流平台,关键是可以分享经验。
《21世纪》:生物圈三号解决方案馆有什么具体含义?
冯楠:要实现碳中和,根本还是需要高效解决方案,构成解决方案的要素里,核心是技术和商业力量,两者缺一不可。在这方面,中国的优势非常明显,我们愿意把生物圈三号在国内聚集的优秀技术和企业,也就是解决方案,带到国际舞台,所以我们在蓝区(联合国会议区)设立了生物圈三号解决方案馆。中国企业的方案,新颖的产品和服务,非常受欢迎。
《21世纪》:怎么感受到非常受欢迎?
冯楠:有太多的细节。比如,12月5日,我们跟阿联酋自然-世界自然基金会讨论关于红树林保护相关问题,和这些机构协作,能让我们的解决方案获得展示,这是有效的路径,对方非常欢迎。
12月7日,我们还在迪拜举行了“中阿绿色价值峰会”,吸引了超过200家中国企业,包括德龙钢铁、浙江大庄竹业、安徽中环新能源、广东铭普光磁等企业,以及中东当地几十家公司,都是带着方案参加的,这些讨论非常高效,能让中外企业看到各自的优势和力量。
比如,我们与阿布扎比马斯达城、迪拜世博园、迪拜可持续城等阿联酋机构、组织接触过程中,对方都希望中企参与他们的项目,也愿意看到中企以当地为重点,向周边辐射影响力。
还有一点也很关键,生物圈三号与中建中东,在“中阿绿色价值峰会”上,联合发布了迪拜“未来可持续城市”项目。这又是一个重要平台,如果能顺利开展,将是中企的大手笔。从我们角度,愿意协助中资公司借助这个平台,实现自己的海外布局。
我想补充强调的是,我们不光是讨论和分享,还会签署落地合作项目,这是我们这几天的关键动作,有至少五个中阿可持续方案落地。阿布扎比马斯达尔城、迪拜世博城、深圳大梅沙生物三号会形成世界主要的“零碳城市联盟”,中国企业都能够在这个平台上找到自己的定位。总的感觉,有一种“被追逐”的感觉,我们接触的国外组织和企业,对中国非常感兴趣。
从中国角到生物圈三号解决方案馆
《21世纪》:从中国角到专门设立生物圈三号解决方案馆,是否标志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、机构、个人都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?
冯楠:是的。中国民营企业参与气候变化大会有十几年了,我们从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开始,王石先生每年都会组织中国企业参与气候大会,人数越来越多,规模也越来越大。后来也诞生了中国角“企业日”相关活动。
(2023年迪拜COP28,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,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、中国气候谈判首席代表苏伟与中国企业家代表)
我认为今年有两点显著的不同。第一,真正意义上,中国民间组织第一次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独立建馆,就像我刚才说的,该馆是中国企业参与到气候变化,发布相关行动、成果和交流具体解决方案的地方,这里代表了中国企业参与气候变化的实际行动。第二,在生物圈三号馆里展现解决方案的中国企业超过12家,来自新能源、储能、钢铁、物流、建筑材料等行业,都是中国ESG的头部企业,而且都是CEO、董事长参与,说明这些企业的ESG工作,已经成为这些公司战略的一部分。
所以这是一次很有意思的行动,它承载了国际的交流和对话,扮演着中国企业对外交流接口的重要作用。
《21世纪》:企业在生物圈三号馆都带来哪些展示?
冯楠:中环新能源此次在生物圈三号解决方案馆展示了N-TOPCon技术的光伏电池片以及N-TOPCon双玻双面光伏组件。N-TOPCon技术具有高效率,高双面率,低衰减,低温度系数以及弱光响应好等优势,不仅发电量更高,也能有效降低系统BOS成本和降低度电成本LCOE,从而为业主带来更高的发电收益。
铭普光磁与其说带来的是产品,应该说是铭普将构建人类健康、低碳的美好生活提供的科技解决方案和理念带来了。
作为一家上市公司,铭普的实践证明,健康、低碳生活,不是坚硬的,可以很柔软,不是精英的,可以很平民,不是苦行僧,而是更美好的生活。这些产品的诞生,围绕人的意义,人的场景,向着低碳的美好生活。铭普光磁以电源和网源的技术积淀提供了不同场景下的解决方案。
(Mentech Powfi系列的便携式移动储能宽带产品)
举办全球运河赛艇穿越行动,倡导关注气候变化
《21世纪》:我们看到现场展示了多个关于运河城市的展览,运河和气候变化的关系是什么?
冯楠:11月30日,我们在中国角举办了“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”主题边会活动,12月3日我们在联合国主场策划了一场“运河城市:气候变化风暴眼”的边会,全球运河赛艇穿越行动从中国走向联合国,是一次升级。这一次三位中国中学生站在国际舞台上,为气候行动发言。尤其是来自深圳的一对双胞胎发言结束之后,引得国际赛联主席、内河航道国际组织主席等国际知名NGO负责人起立鼓掌。现场联合国工作人员不无感慨地说,这是那几天该场地最精彩的会议。
事实上,“全球运河赛艇穿越行动”经历了三届COP,在格拉斯哥举办的COP26是起源。2021年年初,我们组织了四十几位赛艇爱好者、民间人士和万科集团创始人、深潜创始人王石一起,在19个城市进行连续的赛艇划行,并提出了“零碳排放,清洁水源”的概念,当时还只是国内行动。到2021年末格拉斯哥COP26召开之时,我们把行动带到了苏格兰运河上,当时欧洲赛艇联合会主席、苏格兰运河协会主席和王石一起,在苏格兰运河上进行赛艇运动,配合气候大会进行了一些传播。这是行动第一次走上国际。
第二次是去年COP27期间,在埃及尼罗河上组织了100艘赛艇穿越,阵势更大。包括国际赛联主席、内河航道国际组织主席、世界自然基金会,以及来自扬州的代表团代表、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,共同发起全球100个城市的赛艇穿越,倡导关注气候变化行动。
今年我们组织了五大洲160多站进行赛艇运河穿越,并在COP28上进行成果展示。
(中外选手共同于12月2日在迪拜海域参加全球运河赛艇穿越行动今年的收官系列活动)
《21世纪》:今年COP28中国角运河主题边会上主要展示了桂林和苏州两个运河城市,为什么选取这两个案例呢?
冯楠:两个运河城市都相当具有代表性。苏州在历史上是非常富庶的地方,是联通南北政治经济的重要城市。如今苏州又成为新的创新中心、制造中心,流经苏州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最长的运河,也是中国极具象征性的文明符号,京杭大运河的联通对经济的发展,以及对整个国家文明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。
选择桂林灵渠,契机是桂林灵渠近期获得了2026年世界运河大会举办权,我们之前全力支持桂林的申办,过程中,我们发现桂林灵渠非常贴合气候主题。灵渠方面也派出了代表参会,他们的阐释非常独特:灵渠不仅塑造了中国的历史,也不仅诞生了伟大的发明——也就是世界第一座船闸。更重要的是,2000多年前,中国人就有可持续的观念,比如,修建灵渠大量使用竹子材料,包括灵渠陡门,也是竹子制作的,这就是精彩的中国故事。